又是一年高考時,每到這個時節,總會被賦予某種特殊的意義。不過,時代總在前進中,“全民高考”的沉重底色,也在慢慢呈現更多元的色彩。尤其是在高考錄取率不斷提升、選擇越來越多樣的當下,麵對高考,無論是大人還是學子,心態都相對更加放鬆。
對於高考,餘光中的那首詩《寫給未來的你》或許最恰如其分。“孩子,我希望你自始至終都是一個理想主義者,你可以是農民,可以是工程師,可以是演員,可以是流浪漢,但你必須是個理想主義者。”
“理想主義”這個詞,對於所有參加高考的學生來說,都需要進行鄭重地審視。高考僅僅兩天,集中了考生過往12年的奮鬥結晶。然而,高考之後呢?一切才剛剛開始。在我們所夢想的大學,在被譽為理想的伊甸園,我們要用最好的青春年華,去追尋屬於自己的夢。
孩子,走過高考,迎接未來的你,這是一段絕不輕鬆的路。對於能夠順利通過高考的考生來說,進入高校,到底意味著新的人生階段開始,還是陷入更加迷茫的混沌期,這才是更更具挑戰性的考試。
如果進入高校,並非希望在校園中獲得全新的知識教育、專業能力,而是焦慮於另一次起點上的賽跑,忙碌於各種實習經曆的積累,高考就會變成了匆匆結束的教育句號。
如果把高考以及之後的考上心儀大學,當成一場遊戲的結束,一次四年狂歡的開啟,人生未免太過遺憾。高考,就是某種程度的精神成人禮。十八歲之後,孩子們必須學會去塑飽滿的人格,形成更為完整的價值觀和世界觀,並決定自己的人生走向朝何處去。高考,不過是跳板,讓你可以飛得更高,至於能否觸及到天空,還要看你以後的持久努力。
沒有取得理想成績的孩子們,同樣不要氣餒,世界這麼大,可以選擇的機會還很多。哪怕沒有選擇進入理想的大學校園,同樣有可能成為精英人才。移動互聯網的創業浪潮下,需要更多的帕克——沒上過大學,卻連續創業,甚至成為了“臉譜”首任CEO。而“中國製造2025”的長遠規劃,也讓年輕人大有所為。當前社會,給學子們提供了更廣闊的開放性空間,這才是高考之外,社會所期待的正向效應。
孩子,人生永遠沒有揭榜的時刻。隨著更多的教育和社會層麵變革在推進,以往“高考改變人生”的這種單一社會價值觀必將改變。高考,不過是教育體係的一環,教育的終極目標,是為個體打造追求夢想的堅實土壤。孩子,你們現在所需要做的,就是笑著走過高考,迎接未來的你。無論結果如何,請不要放棄你們最初的理想,那才是引領人生之帆遠航的燈塔。